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道教词典查询 > 茅山

茅山_在线道教词典查询


    茅山原名句曲山、地肺山,又名冈山。在江苏省西南部,地跨句容、金坛、溧水、

溧阳等县境。主峰高四百余米。相传西汉景帝(前156~前141)时,有茅盈、茅固、茅

衷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,号三茅真人,故改名三茅山,简称茅山。道教将其列为十大洞

天中的第八洞天,号金坛华阳洞天,又是七十二福地中之第一福地。

    从西晋起,茅山逐渐成为江东道教圣地。西晋时,女冠魏华存修道茅山,后被尊为

茅山宗开山太师。东晋许谧、许岁羽父子曾在茅山之雷平立宅,与杨羲合造《上清经》。

晋末至宋、齐、梁诸朝,茅山修道者颇众,以马朗、马罕、陆修静、孙游岳、陶弘景等

最为著名。

    齐梁之际,陶弘景创建茅山上清道团,对茅山道教的发展影响甚大。他与众弟子披

荆斩棘,相继在茅山建起了一批道馆,主要者有:华阳上、中、下三馆,在积金山;陶

隐居道靖,在积金山,梁天监初建;朱阳馆,在雷平山,天监十三年建;郁冈玄洲斋室,

天监十四年建;嗣真馆,天监三年建;燕洞宫,在中茅山,女真钱妙真修炼处。又有清

远馆,梁南平王萧伟建,陶弘景弟子桓法闿居之;崇元馆,在华阳洞南,齐建元二年建;

林屋馆,陶弘景弟子杨超远建,聚徒众近千人。①据笪蟾光《茅山志》载:“齐梁之际,

知名之馆凡五十余,精舍十余,皆羽流居,宫观盛筑。”②隋唐五代,是茅山道教的兴

盛时期。有大批道士居此山修道,相继嗣法为茅山宗宗师。其著者有:第十代宗师王远

知、十一代宗师潘师正、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、十三代宗师李含光(以上诸人事迹见本

书第一卷)。此后相继嗣为宗师者,有韦景昭、黄洞元、孙智清、吴法通、刘得常、王

栖霞等。此时期来茅山修道学经者常达数千人。

    隋唐时期,茅山重要道观有太平观、崇元观和紫阳观。皆为唐太宗敕建。天宝七年

(748),唐玄宗赐紫阳观居民二百户,太平观和崇元观各一百户,免除租税科徭,长充

修葺洒扫。③宋元时期,茅山道教仍很兴盛。其嗣法宗师从二十代成延昭至四十五代刘

大彬,相继受到朝廷尊礼。尤以二十五代刘混康(见本书第一卷)、二十七代徐希和、

三十八代蒋宗瑛最知名。徐希和字仲和,金陵溧水人,幼从宗师笪净之,尝从入朝,敕

为道士。笪净之逝世,奉旨嗣教。政和四年,诏赴阙,及秋还山,赐丹台郎,转太素大

夫、凝神殿校籍,宣和三年,复诏入内廷,次年还山,敕有司礼送。建炎元年卒。①蒋

宗瑛,字大玉,毗陵人。幼习举子业,长游四方,居越之金庭山二年,尝于石壁间得

《登真隐诀》一书,异之,遂挟书入茅山,从三十七代宗师汤志道游。后继汤为三十八

代宗师。据传理宗时久雨,诏诣阙祷之,乃大霁,赐钱十万缗缮修宫宇。开庆改元,托

疾游庐山,遇鄂渚之乱,乃过天目山,往来永嘉山水间,注《大洞玉经》十六卷。元至

元十八年诏赴京,比至燕都,无疾而逝。⑤宋元时期,茅山建有大批宫观。原陶弘景道

靖故址,至宋代为刘混康所居之处,宋哲宗诏加改建,赐名元符观,崇宁五年落成后,

改额元符万宁宫。⑥原唐太宗为王远知所建太平观,中和间被焚,天祐间邓启遐重建,

宋改赐崇禧观额,建炎中复被火焚,后重建,元延祐六年,奉敕改宫。⑦唐代敕建的紫

阳观,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玉宸观。⑧唐代所建崇元观,大中祥符七年改额崇寿观。

⑨唐天宝间于华阳上馆故址所建华阳宫,后毁于兵,宋政和中重建。AB唐代李含光所居

之处,曾敕建栖真堂,宋大中祥符二年,朱自英于此建九层坛行道,天圣三年赐名集虚

庵,不久改名乾元观。AC天圣观,在积金山上,唐王远知曾庵居于此,肃宗至德(756~

757)中赐名火浣宫,唐末废,宋景德三年张绍英庐其处,天圣三年,赐名延真庵,五年,

改赐观额。AD原陶弘景华阳中馆,宋宣和中改建,赐额栖真观。AE此外,宋代还建有五

云观、清真观、白云崇福观、抱云观,元代建有德祐观、仁祐观等。AF后世所称茅山

“三宫五观”,皆肇于唐,建成于宋元。

    明清时期,茅山仍是江东道教圣地。明代“天下乞灵于名山者,东岱岳,南武当,

东茅峰,奔走士女,地无远近,而岁无宁息。”AG洪武十六年(1383),明太祖在茅山

设立华阳洞灵官和副灵官。灵官例定在元符宫道士中选授,副灵官在崇禧宫道士中选授。

曾任华阳洞灵官的茅山道士有邓自名、薛明道、陈德星、任自垣、王克玄、吕景旸、杨

震清、支克常、朱崇润、沈祖约、蒋德王宣、徐祖谏、戴绍资、任绍绩等。AG明洪武初

崇禧宫高道王宗旦选神乐观供祀,永乐间预修《永乐大典》。永乐(1403~1424)时,

下泊宫道士王文礼任南京神乐观天坛奉祀。天顺(1457~1464)时,下泊宫道士许祖铭

任道录司左玄义。成化(1465~1487)时,崇禧宫道士胡德海历任武当山紫霄宫提举。

茅山元符宫道士任自垣选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举,主持编撰《大岳太和山志》。清代

茅山道士致力于宫观修复,道士笪蟾光撰成《茅山志》。

    茅山高道辈出,香火隆盛,被称为“秦汉神仙府,梁唐宰相家”。元代文士赵世延

《茅山志·序》评价茅山“诏诰之隆,仙真之异,洞府之邃,坛箓之传,人物之伟,楼

观之盛”,AH不失为第八华阳洞天,第一地肺福地。茅山宫观庵院素以甲天下著称,最

盛时多达二百五十七房,有房屋五千余间。

    太平天国时,曾遭兵燹,至清末,尚存“三宫五观”,即元符宫、九霄万福宫、崇

禧万寿宫和乾元、玉晨、白云、德祐、仁祐五观。抗日战争期间,陈毅、粟裕率新四军

一支队进驻茅山,司令部设于乾元观松风阁。1938年9月,日寇扫荡茅山,焚毁茅山道院

房屋约百分之九十以上。几十名道士惨遭杀戮。

    1982年,国家拨款修复茅山宫观。目前,元符宫修复了灵官殿、太元殿、三清殿,

装塑了神像,“镇山四宝”也返归道院。九霄万福宫的太元宝殿、灵官殿、藏经楼、宝

藏库、龙王殿、三天门、二圣殿、怡云楼花厅、迎旭楼等均已修复竣工,各殿神像全部

彩塑,殿堂油漆一新。新修盘山公路,亦直达山巅。1985年3月10日,成立了茅山道教协

会,会址在九霄万福宫。现茅山每逢香期庙会(农历腊月二十四日至来春三月十八日)

和道教尊神的祀典日,信众游客云集,香火颇盛。    
  注:

    ①②③AGAH 笪蟾光《茅山志》第2册709~796页,827页,833页,第1册494页,第

2册1131~1132页,台北文海出版社,1971年

    ④⑤⑥⑦⑧⑨ABACADAEAFAI 分见《道藏》第5册601~626页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

店、天津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,198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