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道教词典查询 > 三十六天

三十六天_在线道教词典查询


    三十六天是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,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。它为

学道成仙提供了教义依据。

    据宋代张君房编撰的《云笈七箓》卷二十一“天地部”称,道教构想的地上之天共

有三十六层:(一)太皇黄曾天,(二)太明玉完天,(三)清明何童天,(四)玄胎

平育天,(五)元明文举天,(六)七曜摩夷天,此六天合称为欲界。

    (七)虚无越衡天,(八)太极濛翳天,(九)赤明和阳天,(十)玄明恭华天,

(十一)耀明宗飘天,(十二)竺落皇笳天,(十三)虚明堂曜天,(十四)观明端靖

天,(十五)玄明恭庆天,(十六)太焕极瑶天,(十七)元载孔升天,(十八)太安

皇崖天,(十九)显定极风天,(二十)始黄孝芒天,(二十一)太黄翁重天,(二十

二)无思江由天,(二十三)上揲阮乐天,(二十四)无极昙誓天,此十八天合称为色

界。(二十五)皓庭霄度天,(二十六)渊通元洞天,(二十七)翰宠妙成天,(二十

八)秀乐禁上天,此四天合称无色界。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合称为三界,共计二十八天。

三界之上又有四种民天:(二十九)无上常融天,(三十)玉隆腾胜天,(三十一)龙

变梵度天,(三十二)平育贾奕天。(三十三)太清境大赤天,(三十四)上清境禹余

天,(三十五)玉清境清微天,此三天合称三清天。三十六为最高一层,称大罗天,与

三清境合称为圣境四天。三界、四梵天、圣境四天共计三十六天。

    道家著作中虽然已有了关于宇宙创造的论述,但均甚简略。《道德经》述及“天”

的,大多指的是自然之意,如第九章中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之类。第十章有“天门

开阖,能无雌乎”句,“天门”一词,也并非实指天有门户,一说其比喻鼻孔,一说为

心神出入之所,一说指天地间的自然之理。在道教创立前的中国古代宗教中,天一直是

指神所居之处,也是得道成仙者的居所。《楚辞·远游》有“仍羽人于丹丘兮,留不死

之旧乡”之句,并且认为天有九重;《九歌·大司命》就称“登九天兮抚彗星”,但是,

在《天问》中,屈原又问:

    “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。惟兹何功?孰初作之?”①意思是天有九重,谁来管理它

和测量它呢?谁有力量制造它?谁是第一个造天的呢?西汉成书的《淮南子》以“气”

的哲学思想,发展了“一生二”的道家宇宙论,认为“道始于虚廓,虚廓生宇宙,宇宙

生气。气有涯垠,清阳者薄靡而为天,重浊者凝滞而为地”,“天有九野,九千九百九

十九隅,去地五亿万里”。②但九野之分仍囿于中央和八方,对于天的内部层次并没有

进一步的划分。

    太平道在《太平经》中说的“天”仅指日、月、星,虽然称天地之间“弥远六极”,

③但并无对天的内部作进一步区分的经句。直到南北朝时期,陶弘景的《真诰》中才有

了“三十六天”的说法。《真诰·运象篇》在说到“为书之本始”和“造文之既肇”时,

称“五色初萌,文章画定之时,秀人民之交,别阴阳之分,则有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,

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”,形成“六十四种之书”,“遂播之于三十六天,十方上下”。

在《稽神枢》中说到洞室时,自注称“此洞既无所通达,正是地仙栖处,必非三十六天

之限也”。④尽管《真诰》有“三十六天”之说,但并无三十六天之名或“三界”之称。

同为南北朝时编定的类书《无上秘要》,收有《三界品》。三界指欲界六天,色界十八

天,无色界四天,共计三界二十八天,各天的名称以及三界划分,全同于《云笈七箓》

卷二十一。《三界品》称“欲界,阴阳胎生,年积万岁”,“色界,阴阳有色,与欲界

同,不相交接,人皆化生,年积亿岁,不夭不伤”,“无色界,阴阳有形,身长数百里,

不以为累,能隐形入微,无复色欲,唯真相知,年岁积劫,虽不事学,而能行善,福报

所毕”。道教的“三界”及其解释,明显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,但是界内诸天的名称则

与佛教不同。另在《三界品》中释“无色界”时,又称三界之上,有“常融、玉隆、梵

度、贾奕四天”,⑤即“四梵天”,与二十八天合为三十二天。《无上秘要》称《三界

品》所引出自《洞玄度人经》。

    现存《度人经》有二种,一种为六十一卷的繁本,另一种为宋代陈景元的《元始无

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》和元代陈致虚《度人上品妙经注解》的简本。以繁简两种版本作

比较,六十一卷繁本的第一卷和简本的本文大致相同,可知,六十一卷本的大部分是后

代道士敷衍增添而成。据简本所述,三十二天按东南西北四方配置,每方八天,并有天

帝名号。例如:东方八天之一,太黄皇曾天,帝郁监玉明;南方八天之一,赤明和阳天,

帝理禁上真,等等。三十二天和三十二天帝君,仍按方向横向配置。同佛教“三界”按

垂直配置的方法不同。北齐严东在注《度人经》简本时称“三十二天,位在四方。方有

八天,合三十二天也。三天罗其上”,此三天指黄天、苍天和青天,因此“凡有三十五

天,各有分野”,基本上仍是按方向配置。但是严东在注“色界”和“无色界”时,又

使用了垂直配置的方法。⑥隋唐和宋代间,《度人经》曾经是道士讽诵各经之首,并且

一度成为道士考试的主要经典,加上佛教三界说的普遍流行,垂直配置的天界说逐渐代

替了横向配置。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称“三十五分者,三十五天分界也。三界有二十八天”,

上为四种民天,“最上三天曰玉清、上清、太清天是也”。⑦唐代李少微又注称“三界

之上犹有四梵、三清,然后至于大罗”。⑧这大致上就是三十六天垂直配置的完成过程。

唐代初年唐高宗曾召见道士潘师正,问及天尊名号。据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》记载,潘

师正答称:“道有三清、三界。

    其三清境者,则玉清、上清、太清;三界者,则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其下,欲界,

有六天。其中,色界,有十八天。其上,无色界,有四天。三界之上,复有四种人天,

合有三十二天。从四人天已下,三界之中,犹未免于三灾劫坏。从无色界以上,则三灾

所不及,劫会所不干。其三清境中,各有一天,则清微天、禹余天、大赤天。此三清三

界各有诸天帝皇、真仙品格、僚属极多,非可具述。又有大罗天弥复三清之上。合三清、

大罗、三界等为三十六天。”潘师正还称“初从凡学,受持法戒,行无缺犯,则名系仙

录”,开始入灵山洞府,然后逐步“进道”,登上诸天,最后登上大罗天,“与道同真,

常湛极乐”。⑨    
  注:

    ① 《楚辞补注》第167、73、86页,中华书局,1983年

    ②④⑤⑥⑦⑧ 《道藏要籍选刊》第5册20页,第4册570、650页,第10册9页,第4

册492页,493页,500页,上海古籍书店,1989年

    ③ 《太平经合校》第222页,中华书局,1960年

    ⑨ 《道藏》第24册、787页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,

198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