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道教词典查询 > 张继先

张继先_在线道教词典查询


    张继先(1092~1127)为北宋末著名道士。字遵正(或说字嘉闻,又字道正),号

“翛然子”。道教徒奉为第三十代天师。五岁尚不能言,据传一日闻鸡鸣,忽笑赋诗,

“人皆称异,(以)为真仙”。①九岁袭教。为人“渊默寡言,清癯白皙”。②徽宗崇

宁(1102~1106)以后,凡四次被召至东京,建醮内廷,赐号“虚靖先生”。视秩中散

大夫,并赐昆玉所刻“阳平治都功印”。不久,进封正一真人张陵为“正一静应真君”,

诏有司就开封东建下院安置继先,赐额为“崇道”。又赐缗钱修龙虎山上清宫,拨步口

庄五万以饭其众,改赐“上清正一宫”额。追封其祖及父“先生”号,度其祖母陈氏、

冯氏、妹葆真皆为道士,建真观以居之。

    据称张继先在京时,宋徽宗曾召问:“卿居龙虎山,曾见龙虎否?”答称:“居山

虎则常见,今日方睹龙颜。”徽宗大喜,令作符进。徽宗览毕,笑问:“灵从何来?”

答曰:“神之所寓,灵自从之。”问:“能书否?”则对以“臣尝书《道德经》”,遂

取至进献。又问:“修丹之术若何?”答道:“此野人事也,非人主所宜嗜。陛下清静

无为,同夫尧舜足矣。”后又问及道、法同异,答曰:“道本无为而无不为,体即道也,

用即法也,体用一源,本无同异。若一者不立,二者强名,何同异之有?”③张继先志

在冲淡,屡乞还山。作庵于上清宫后,为心斋坐忘之所,徽宗亲书“静通庵”赐之,有

亭名“翛然”。并建灵宝、云锦、真懿三观,改祖师祠为演法观。又因祖传云锦山龙虎

丹灶而修炼外丹。大观元年(1107),徽宗遣使命醮于山中,并召其赴京。次年,与刘

混康、徐神翁等一时复会于上清储祥宫。在京以符水驱邪疗病。徽宗遣使问道要,乃作

《大道歌》授使进献。是年还山,继游蜀、秦等地。政和二年(1112),徽宗遣使复召,

以疾辞,令弟子王道坚入京奉谢。据称他“预知”国难,托王道坚转告徽宗当“修德弥

灾”。在山中旷逸自怡,养生修性。有著作《大道歌》《心说》传世。其论说、书信、

诗歌,明张宇初编次为《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》行世,收入《正统道藏》。另外,

《正统道藏》又收有署题“虚靖张真君著”的《明真破妄章颂》。

    张继先以道、法不二,会通禅宗,除继承其家传符箓道法之外,亦兼修内外丹。他

认为:“心者,万法之宗,九窍之主,生死之本,善恶之源,与天地而并生,为神明之

主宰。”

    或名“真君”,或名“真常”,或名“真如”。“用之则弥满六虚,废之则莫知其

所。大无外,则宇宙在其间,而与太虚同体矣;其小无内,则入秋毫之末,而不可以象

求矣。此所谓我之本心,而空劫以前本来之自己也”,勉强名之为“道”、“神”、

“心”。人之所以轮回于三界,出入于生死,乃是由于“一念萌动于内,六识流转于外”。

故须“斋戒以神明其德”,“慎言语,节饮食,除垢止念,静心守一,虚无恬淡,寂寞

无为,收视返听,和光同尘”,使“一真澄湛,万祸消灭”。④论说内丹云:“道不远,

在身中,物则皆空性不空,性若不空和气住,气归元海寿无穷。”认为“神驭气,气留

形,不须杂术自长生”;“神若出,便收来,神返身中气自回。如此朝朝还暮暮,自然

赤子产真胎”。⑤又称:“吾家法箓,上可以动天地,下可以撼山川,明可以役龙虎,

幽可以摄鬼神,功可以起朽骸,修可以脱生死,大可以镇邦家,小可以却灾祸。然得之

在修,失之在堕。”劝来拜受天师秘箓者脱去世网,反求诸己,“俱登道岸”。⑥张继

先与林灵素等人同得宋徽宗恩宠,但他却屡召屡隐。

    时林灵素权倾内外,乘宠进废佛之议。张继先因贻书劝其韬晦,晓以知足不辱之意,

曰:“金门红雾,漫为天上之游;白石清泉,方保山中之适。”指出:“万象有杀有生,

春花秋落;

    一气互消互息,夜露朝晞。……升高须远,就下无难,不昧先机,方为达者。”⑦

其弟子吴真阳、王道坚等皆有名于世。元至大元年(1308)武宗封其为“虚靖玄通弘悟

真君”。    
  注:

    ①②③④⑤⑥⑦ 《道藏》第34册826页,第18册138页,第34册826页,第32册368~369页,

372页,369页,370页,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,198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