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道教词典查询 > 老君想尔戒

老君想尔戒_在线道教词典查询


    老君想尔戒是早期道教的戒律。其戒文分上中下三行,每行三条共九条,即:“行

无为,行柔弱,行守雌,勿先动,此上最三行。行无名,行清静,行诸善,此中最三行。

行无欲,行知止足,行推让,此下最三行。”《云笈七箓》卷三十八称,想尔戒是“道

舍尊卑同科”的,“九行备者,神仙;六行备者,寿;三行备者,增年”。①老君想尔

戒是五斗米道《老子想尔注》戒律思想的集中体现。《老君存思图十八篇·坐朝存思第

十》称,行存思者要“存《想尔注》”,其所标出的却是老君想尔戒的三行九条。②由

于想尔戒的条文过简,不便操作践行,因此,又在想尔戒的基础上,衍生出老君二十七

戒。戒文亦分三品。上品戒文是:戒勿喜,邪喜与怒同;戒勿费用精气;戒勿伤王气;

    戒勿食含血之物,乐其美味;戒勿慕功名;戒勿为伪彼,指形名道;戒勿忘道法;

戒勿为试动;戒勿杀言杀。中品戒文是:戒勿学邪文;戒勿贪高荣强求;戒勿求名誉;

戒勿为耳目口所误,戒常当处谦之;戒勿轻躁,戒举事当详心,勿惚恫;戒勿恣身好衣

美食;戒勿盈溢。下品戒文是:戒勿以贫贱强求富贵;戒勿为诸恶;戒勿多忌讳;戒勿

祷祀鬼神;戒勿强梁;戒勿自是;戒勿与人争曲直,得诤先避之;戒勿称圣名大;戒勿

乐兵。③二十七戒是想尔戒的具体化和世俗化。《太上老君经律》称,行二十七戒“备

者,神仙。持十八戒,倍寿。九戒者,增年不横夭”。④魏晋南北朝时期,上清派、灵

宝派以及北天师道等道派都制订了一些戒条,将修道与持戒紧密地融为一体,称持戒是

修道的首要条件。唐代道士张万福《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》列举的戒目有十六种,称

“凡人初入法门,先受诸戒,以防患止罪”,其中“想尔二十七戒”是“太上高玄法师

所受”之戒。⑤明清时期,道教戒律思想臻于完备。永乐(1403~1424)初,天师张宇

初撰《道门十规》一卷,列述“道教源流”、“道门经箓”、“坐圜守静”、“斋法行

持”、“道法传绪”、“住持领袖”、“云水参访”、“立观度人”、“金谷田粮”、

“宫观修葺”十条,一般认为是明代道教的整顿纲领。

    《道门十规》篇首即指出:“吾道自近代以来,玄纲日坠,道化莫敷,实丧名存,

领衰裘委”,或原有道规道戒,已不敷约束道士之用。身为正一教主的张宇初企图在道

教诸派特别是正一道中推广初期全真道的真功实行以及教制和教风,以惩治教团腐败和

力纠戒律松弛之弊。张宇初认为,“凡行持之士,必有戒行为先,次以参究为务。”其

《道门十规》规戒道士“初入道,先择明师参礼,开发性地,恪守修真十戒、白祖师冯

尊师堂规等文,收习身心,操持节操,究竟经典”;

    “然后择山水明秀,形全气固之地,创立庵舍,把茅盖头,聊蔽风雨,风餐露宿,

水迹云踪”,“不得妄贪过取,亦不得假设夸诞之辞,惊世骇俗,务吊虚名,其补破遮

寒,乞食化衣,真功苦行,槁木死灰,乃磨砺身心分内之事”。这种参学、苦行之风,

承自全真道祖王重阳之《立教十五论》,并为初期全真道士所身体力行。至若“谦和”、

“卑下”、“柔弱”、“纯一”、“柔逊”,则一本《道德经》宗旨,不违“想尔戒”

规束。

    在张宇初看来,“赵归真、林灵素之徒,偶为世主之所崇尚敬礼,即为富贵所骄,

有失君臣之分,过设夸诞之辞,不以慈俭自守,亦取议当时后世多矣,是切为后戒。”

⑥但他订立的规戒并未得到后世正一道道士的重视。自他之后,正一道也就不再有人撰

述阐发规戒之事了。    
  注:

    ①② 《道藏要籍选刊》第1册271页,305页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9年

    ③④⑤⑥ 《道藏》第18册218页,218页,第32册193、184~185页,146~152页,

文物出版社、上海书店、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,198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