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在线查询网 > 在线道教词典查询 > 《金丹大要》

《金丹大要》_在线道教词典查询


    《金丹大要》,元陈致虚撰。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(1331)至惠宗元统三年(1335)

之间。原为十卷,收入《正统道藏》时,前七卷各分为二,加卷九、十而为十六卷;另

将第八卷析出单成一书,名《金丹大要图》。

    这是一部内丹专著,作者为了抬高内丹(金丹)术的地位,奉老子为内丹始祖,称

老子之道即金丹之道。该书卷二《道德经序》中称:道始无名,先天地而位天地,始万

物而育万物,张良得之以佐汉,文帝得之以治天下,张陵得之以降魔济民,许旌阳(许

逊)得之而善摄生,唯有金丹奥理,世人知者甚少。作者认为,《道德经》中所谓仿佛

中有象有物,杳冥中有精有信,以及不贵难得之货等,皆直指金丹大道,显露玄机。至

于“众甫”、“神器”、“玄牝”、“橐籥”之类,皆为经中所隐八十余金丹术语之异

名。“盖深注意于道,使后之人从是而悟,因悟而入,因入而有焉,即有为者金丹也。”

    作者十分重视精、气、神的作用,且以先天精、气、神为本,后天精、气、神为用。

他说,修行人应先宝其精,精满则气壮,气壮则神旺,神旺则身健而少病。所谓精者,

是指先天地之精。“《老子》曰:‘窈窈冥冥,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者’,

此也。修炼之士先明此精,既若明了,即可仙矣。是号为金液还丹。”气为生成天地万

物之本,在人则有先天、后天之分。“世人但知养生止于禁欲,殊不知一念若动,气随

心散,精逐气亡。为此,道者当心体太虚,内外如一。……养生之士先资其气,资气在

于寡欲,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矣”。神者通灵玄妙,依形而生。心之本体无思无虑,

虚灵变化无穷,即为先天之神。“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惮之,若能明了即神仙矣”。

他总结说,修炼金丹不外修炼精、气、神三物,只要善于分辨三物之先天、后天,以先

天精、气、神为本,后天精、气、神为用,“三物相感,顺则成人,逆则生丹。何谓顺?
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故虚化神,神化气,气化精,精化形,形乃成人。何谓逆?

万物含三,三归二,二归一,知此道者怡神守形,养性炼精,积精化气,炼气合神,炼

神还虚,金丹乃成,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。”

    书中对金丹、药物、鼎器、采取、真土、火候、神化等内炼诀要作了详细阐述。在

《金丹妙用章》中说,所谓金丹之“金”,非世间金银之金,乃先天之祖气,却生于后

天。大修行人于后天已有形质之中,而求先天祖气,以此气炼成纯阳,故名曰丹。“夫

纯阳者乾也,纯阴者坤也,阴中阳者坎也,阳中阴者离也。喻人之身亦如离卦,却向坎

心取出阳爻,而实离中之阴,则成乾卦,故曰纯阳。以其坎中心爻属金,故曰金丹”。

在《药物妙用章》中公药物为内、外,谓外药为真一精气,内药为真一之液,“大凡学

道,必先从外药起,然后及内药。……外药者色身上事,内药者法身上事,外药是地仙

之道,内药是天仙之道,外药了命,内药了性。夫惟道属阴阳,所以药有内外”。所谓

“色身上事”,指阴阳双修丹法。

    《鼎器妙用章》述内丹炉鼎位置,有内鼎、外鼎、阴鼎、阳鼎诸说。据陈致虚解释,

内鼎实指下丹田,外鼎实指中丹田。

    《采取妙用章》言采取药物的奥秘,《真土妙用章》论述意念在内炼中的作用。

《火候妙用章》言精气升降运行之掌握,《神化妙用章》言丹成神化之妙用。

    书中又为金丹修炼提出了七个注意事项,即七个“须知”:运火行符须知、朔望弦

晦须知、防危护失须知、卯酉刑德须知、沐浴心虑须知、生杀爻铢须知、脱胎换鼎须知

等,提醒修炼者注意掌握。

    此书表现出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。一方面,将老子之道说成是万法之宗、三教之祖,

称“孔子而佛,皆明此道,非另有一道也,后来乃分三教”,把老子抬高到三教始祖的

地位;

    另方面,又将金丹之道与儒、释会通:“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纲五常,次则因定生慧。

纲常既明,则道自纲常而出,非出纲常之外而别求道也,是谓有为。故云‘和其光、同

其尘’也。”

    又引佛家定慧之说,以证金丹无为之性功,曰:“乃至定慧圆明,是谓无为,故云

‘知其雄,守其雌’也。道至无为,则神仙之事备矣。”书中还多处采用禅宗的棒喝、

公案手段,以直指人心,明心见性。这种理论上的特征是宋元内丹派的基本倾向,反映

了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三教合一潮流。

    该书融南北二宗理论和丹法为一体,并在很多方面作了比前人更系统更精细的论述,

是元代最重要的一部内丹书。在道教内丹史上也不失为一部重要著作。    
  注:

    本篇引文具见《金丹大要》